500块上门4个小时电话号码_同城附近人300一次,免费风楼阁信息,风楼阁全国同城官网入口

网站地图 | XML地图 | 辅导专题 | 三校生高复

思源教育免费服务热线

主页 > 新闻 > 最新资讯 > 中学生辅导 > 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(二十)含答案

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(二十)含答案

日期:2025-09-01 09:54 点击:

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(二十)
96.为学一首示子侄
[清]彭端淑
天下事有难易乎?为之,则难者亦易矣;不为,则易者亦难矣。人之为学有难易乎?学之,则难者亦易矣;不学,则易者亦难矣。
吾资之昏不逮人也,吾材之庸不逮人也;旦旦而学之,久而不怠焉,迄乎成,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。吾资之聪倍人也,吾材之敏信人也;屏弃而不用!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。
是故聪与敏,可恃而不可恃也;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,自败者也。昏与庸,可限而不可限也;不自限其昏与庸,而力学不倦者,自力者也。 (有删节)
1.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。
(1)乎成 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(2)可而不可恃也              
2.翻译下面的句子。
(1)为之,则难者亦易矣。

(2)吾材之庸不逮人也。

3.本文第二段是如何论证“为学”的重要性的?

4.请举一个事例,论证“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,自败者也”这一观点。

答案:
1.(1)到  (2)依靠 
2.(1)去做,那么难的也就容易了。(2)我的才能平庸,赶不上别人。
3.通过对比论证了人最终的成就不是取决于资质,而是取决于能否坚持学习。
4.示例:在《伤仲永》一文中,仲永幼时“指物作诗立就”,因其父“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,不使学”,最终由天资过人变得“泯然众人”,充分证明了“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,自败者也”。
翻译:
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?只要肯做,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:如果不做,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。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?只要肯学,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;如果不学,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。
我天资愚笨,赶不上别人;我才能平庸,也赶不上别人。我每天学习,坚持不懈,等到学成了,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。我天资聪明,超过别人,我才能出众,也超过别人,却不努力去发挥,即与普通人无异。
因此,天资聪明和敏捷,虽然可靠却也是不可靠的;自己仗恃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,那就是自毁前程的人。愚笨和平庸,好像会限制人,却也限不住人;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,那就是能成就自己的人了。
97.刘宣苦读成才
[明]焦竑
景泰间,吉安刘公宣①代戍于京师龙骧卫,为卫使②畜马,昼夜读书厩中,使初不知也。公偶与塾师论《春秋》,师惊异之,以语使,使乃优遇之。未几,发解及第③……取解时,刘文恭公铉④主试,讶其文,谓必山林老儒之作,及启封,乃公也,人始识公,而文恭知人之益著。  (选自《玉堂丛语》)
【注释】①刘公宣即刘宣。②卫使官名。③发解及第:(刘宣参加科举考试)发榜考中解元。④刘文恭公铉:即刘铉,下文中的“文恭”亦是。
1.解释下列加点字。
(1)卫使畜马 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(2)而文恭知人之著             
2.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。
师惊异之,以语使,使乃优遇之。

3.“谓必山林老儒之作”一句中“必”字用得好,请简析。

4.一介马夫竟然成为进士,请你说说刘宣成功的主客观原因。
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②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③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答案:
1.(1)替 (2)更加   
2. 老师对他的学问感到惊异,把(这件事)告诉了卫使,卫使便对他加以优待。
3.“必”翻译为“一定”,表示肯定的推测,表明刘文恭非常确定刘宣所作文章出自山林老儒之手,侧面体现出了刘宣文章的老到。
4.①刘宣自己读书勤奋刻苦   ②卫使善待人才   ③刘文恭有伯乐识人之明
翻译:
景泰年间,吉安的刘宣代替别人在京师的龙骧卫当兵,为卫使养马,昼夜在马厩中读书,卫使开始不知道。刘宣偶然和私塾的老师谈论起《春秋》老师对他的学问感到惊异,把这件事告诉了卫使,卫使便对他加以优待。不久,刘宣参加科举考试,考中了解元……会试时,刘铉主持考试,读了他的文章,很惊讶,说这肯定是山林中的老儒写的,到开封时,才知道是刘宣的文章,人们才开始认识刘宣,而刘铉善于识人的名声也更加著名了。
98.师旷论学
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:“吾年七十欲学,恐已暮矣!”师旷曰:“何不炳烛?”平公曰:“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?”师旷曰:“盲臣安敢戏其君乎!臣闻之: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;壮而好学,如日中之光;老而好学,如炳烛之明。炳烛,孰与昧行④?”平公曰:“善哉!”
【注释】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。②师旷字子野,春秋时代晋国乐师。他双目失明,仍热爱学习,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。③炳烛点烛,一说当时的烛是火把,不是后来的蜡烛。④昧行:在黑暗中行走。昧,黑暗。
1.填空。
(1)晋平公思学习,却又“恐已暮矣”。这里的“暮”是            的意思,他觉得“吾年七十”,怕来不及学,学了也没用了。
(2)师旷的回答,说明他将“暮”理解成了              ,因此晋平公才会觉得他在戏弄自己。师旷这样理解是借题发挥,意在引出秉烛之喻。
2.对这篇短文所蕴含的道理,分析错误的一项是    
A.学无止境,一个人应该活到老,学到老
B.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,学习都是有益的
C.应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,做到从善如流
D.要让人信服自己,必须要用打比方的方法
答案:
1.(1)晚(晚了),迟(迟了)  (2)天黑(天色晚)     2.D
翻译:
晋平公问师旷说:“我年近七十想要学习,恐怕已经晚了!”师旷回答说:“为什么不点起蜡烛?”平公说:“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主的呢?”师旷回答说:“失明的臣下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!我听说过:年少时喜欢学习,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;壮年时喜欢学习,好像是正午的阳光;老年时喜欢学习,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。点燃蜡烛照明,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?”平公说:“(你说得)好啊!”
99.李生论善学者
王生好学而不得法。其友李生问之曰:“或谓君不善学,信乎?”王生不说,:“凡师之所言,吾悉能志之,是不亦善学乎?”李生说之曰:“孔子云‘            ’,君但志之而不思之,终必无所成,何以谓之善学也?”王生益愠,不应而还①走。
居五日,李生故寻王生,告之曰:“夫善学者不耻下问,择善者从,冀闻道也。余一言未尽,而君变色以去,岂善学者所应有邪?”王生惊觉,谢②:“余不敏,今日始知君言之善。请铭之坐右,以昭炯戒③。
【注释】①还“旋”,转身。②谢道歉。③炯戒:告诫。
1.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。
(1)王生不 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 (2)王生愠              
2.结合语境,填人文中画线处给当的一项是    
A.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         B.学而不思则罔
C.思而不学则殆               D.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
3.面对李生的两次劝导,王生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:起先是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”,而后是□”(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),明白了善学之道在于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。
答案:
1.(1)通“悦”,高兴  (2)更加     2.B     3.不应而还走;觉;不耻下问,择善而从
翻译:
王生喜欢学习,却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。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:“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,这是事实吗?”王生不高兴了,说:“凡是老师所讲的,我都能记住,这难道不是善于学习吗?”李生劝他说:“孔子说'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’,你只是记住老师所讲的知识却不思考,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,怎么能说善于学习呢?”王生更加生气,不回答李生的话,转身离去。
过了五天,李生特意找到王生,告诉他说:“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,选择好的方面学习,希望得到真理。我一段话还没有说完,你就变了脸色离开了,这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有的(态度)么?”王生这才幡然醒悟,道歉说:“我真不聪明,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。请允许我把您的话刻在我座位的右侧,用作告诫。”
100.李袭誉劝子耕读
李袭誉,字茂实,为人严悫①,以威肃闻。居家俭,厚于宗亲,禄禀②随多少散之。以余资写书,罢扬州,书遂数十载。尝谓子孙曰:“吾性不喜财,遂至困乏。然负京有赐田十数顷,能耕之,足以食;河内千树桑,事之可以衣;江都书,力读可进求宦。吾殁后,能勤此,无资于人矣。  (选自《新唐书·列传第四十二》)
【注释】①悫(què)诚实,谨慎。②禄禀用作官俸的粟米,官俸。
1.解释文中加点的词。
(1)以资写书 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(2)以食              
2.下列对画线句的翻译,正确的一项是    
A.这样可以仰仗京城中君主恩赐的十几顷田地
B.然而依靠京城中君主恩赐的十几顷田地
C.这样辜负了京城中君主恩赐的十几顷田地
D.但是依靠京城中君主恩赐的几十顷田地
3.李袭誉“不喜财”的具体表现是“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”。从文中看,“无资于人”的基础是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、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。
答案:
1.(1)多余的,余下的  (2)足够   2.B     3. 禄禀随多少散之;勤劳耕作;努力读书。
翻译:
李袭誉,字茂实,为人正直诚实,以威严闻名。持家简朴,对宗族亲属照顾十分优厚,俸禄不拘多少都散发给他们。用剩下的钱请人抄书,罢任扬州时,书籍装了数辆车子。他曾对子孙说:“我秉性不爱财,因此至于贫乏。然而依靠京城中君主恩赐的十几顷田地,可以耕种,足够食用;在河内有千棵桑树,务??晒┐┮?在江都有书籍,努力攻读可以进身求官。我死后,(你们)能勤于这三件事,就不用求助他人了。”

讲座预告

最新活动

热门课程

三校生5月考(本科)平日班

    2015级全日制本科目标班,开设暑假班与秋...

小小演说家培训

    您是否为孩子胆怯怯场而担忧?您是否为孩...

三校生学业考同步班级

    本课程专为中考考入 中本贯通 的学生开...

艺术生本科目标辅导班

    课程紧扣高考大纲,根据艺考特点制定针...

小小故事大王培训

    您是否为孩子胆怯怯场而担忧?您是否为孩...

口才特训营培训

    您是否为孩子胆怯怯场而担忧?您是否为孩...

小小主持人培训

    您是否为孩子胆怯怯场而担忧?您是否为孩...
标签:文言文辅导    高考作文    中考作文    
相关资讯

更多校区查询

饮水思源,源自交大

思源教育(原上海交大思源进修学院,简称思源教育)成立于1996年,自建校以来,秉承校训,提供专业的高考高复、三校生高复、艺考生文化课等,学生遍及全市各区,至今已帮助六万多余名学子取得优异成绩,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级院校!20余年来思源已成为“中考教学研究中心”、“中学个性化学习教育基地”、“快速学习法”实验学校。

  • 二十年教育经验
  • 十余项教育大奖
  • 六万余名学员顺利毕业
思源logo尺寸220

总课程咨询热线:400-678-9493 服务时间:9:00-20:00,双休日照常

手机网站访问地址:http://m.kavscf.cn/m/ 地址: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988号汇银大厦北楼6楼619室 电话:400-678-9493
思源教育LOGO

咨询热线:400-678-9493

在线咨询

乘车路线

思源教育微信公众号二维码1

上海思源教育微信平台

思源教育微信公众号二维码2

上海思源教育三校生高复平台

Copyright ? siyuanedu.com 上海徐汇区思源教育培训中心  沪ICP备11008344号

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017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