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00块上门4个小时电话号码_同城附近人300一次,免费风楼阁信息,风楼阁全国同城官网入口

网站地图 | XML地图 | 辅导专题 | 三校生高复

思源教育免费服务热线

主页 > 新闻 > 最新资讯 > 中学生辅导 > 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(十五)含答案

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(十五)含答案

日期:2025-08-19 09:32 点击:

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(十五)

71.柳陌
[明]祁彪佳
出寓园,由南堤达豳圃①,其北堤则丰庄所从入也。介于两堤之间,有若列屏者,得张灵墟书曰“柳陌”。堤旁间植桃柳,每至春日,落英缤纷②,微飔偶过,红雨满游人衣裾,予以为不若数株垂柳,绿影依依,许渔父停桡③碧阴,听黄鹂弄舌,更不失彭泽家风④耳。此主人⑤不字桃而字柳意也。若夫一堤之外,荇藻交横⑥,竟川含绿,涛云耸忽,烟雨霏微,拨棹临流,无不率尔休畅矣。
(选自《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》
【注释】①豳圃:与文中的“寓园”“丰庄”均为地点名称。②落英缤纷:语出《桃花源记》,意在表现桃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景象。③桡:与下文的“棹都指船桨。④彭泽家风:指像陶渊明归隐后那样的生活风貌。⑤主人:作者自称。⑥荇藻交横:         。
1.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意思相同的一项。
(1)予以为不数株垂柳(    
A. 卿言多务,孰若孤(《孙权劝学》)
B. 若为佣耕,何富贵也(《陈涉世家》)
(2)拨棹流(    
A.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(《出师表》)
B.把酒临风(《岳阳楼记》)
2.文中多处借用前人佳句。参照注释②,完成注释⑥。

3.结合语境,说文解字,赏析语句,选择正确的理解。
(1)微飓偶过,红雨满游人衣裾。( )
A.“飓”为形声字,形旁为“风”,其意为“风”。此句生动写出了风吹雨打花瓣纷纷飘落,洒满游人衣襟的情景。
B.“飓”为形声字,音同“思”。“爬”读音轻柔,传达出柔和细腻之感。此句生动表现微风吹拂,红花如雨一般飘落,洒满游人衣襟的情景。
(2)许渔父停桡碧阴,听黄鹏弄舌。( )
A.“弄”有“演奏乐器”之义,写出了黄鹂鸣叫如乐音清脆,悦耳动听,惹人喜爱。
B.“弄”有“戏耍”之义,写出了黄鹏在枝头吵吵闹闹,声音嘈杂,让人听了心生厌烦。
4.作者为什么将种着桃柳的那条路取名“柳陌”?结合全文,加以分析。

答案:
1.(1)A (2)B 
2.示例一:语出《记承天寺夜游》,意在借交错纵横的水草表现堤外湖水的清澈。
示例二:语出《记承天寺夜游》,意在表现堤外水中水草纵横交错,柔美飘逸。
3.(1)B  (2)A 
4.在作家看来,桃花“缤纷”不及垂柳“绿影依依”,绿树绿荫还可以让渔夫停舟小憩。这种景象颇有“彭泽家风”,让作者很是自得。如此意境,轻松舒畅。作者取名“柳陌”,正是想表现自己与陶渊明心灵相通,寄托他闲适恬淡的人生志趣。
翻译:
出了寓园,从南堤抵达豳圃,北堤就是从丰庄进入豳圃的路。在两堤之间,有如排列着的屏风的,由张灵墟题名为“柳陌”。堤边相间种着桃树、柳树,每到春天,桃花飘落,微风偶尔吹过,红色的花瓣像雨点飘落,洒满游人的衣襟。但我认为(桃树)不如那数株垂柳,绿影摇摆,能让渔翁在绿荫下停船,静听黄鹂鸣叫,更加符合陶渊明隐居生活的风貌。这就是我不拿“桃”命名,而以“柳”命名的用意啊。至于堤岸之外,藻、荇纵横交错,整条河饱含绿意,水波晒云影,烟雨迷蒙,在河上荡舟,无处不令人感到轻松愉快。
72.桑干枝水
桑干枝水①又东流,长津委②浪,通结两湖,东湖西浦③,渊潭相接,水至清深,晨凫④夕雁,泛滥其上,黛甲素鳞⑤,潜跃其下。俯仰⑥池潭,意深鱼鸟⑦,所寡⑧惟良木⑨耳。
【注释】①桑干枝水:今称黄水河。②委:弯曲,曲折。③浦:湖泊。④凫(fú):野鸭。⑤黛甲素鳞:代指鱼鳖等水族。黛,青黑色。素,白色。⑥俯仰:代指“观望”。⑦意深鱼鸟:寄深意于鱼鸟,物我交融。⑧寡:少。@良木:美木。
1.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。
(1)桑干枝水又流 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(2)水清深             
2.短文描绘了两湖什么样的景色?

答案:
1.(1)向东,名词作状语  (2)极 
2.短文描绘两湖水面开阔水极清激,鱼鸟繁多的景象。
翻译:
桑干支水又向东流,长河浪涌,连通两个湖泊,东湖西浦,一水相连,潭水极清且深,早晚有野鸭、大雁在湖上浮游,鱼鳖等水族潜游于水下。观望池潭,寄深意于鱼鸟,物我交融,美中不足的只是缺少茂盛的树木而已。
73.前赤壁赋
壬戊之秋,七月既望①,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。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。举酒属②客,诵明月之诗,歌窈窕之章。少焉,月出于东山之上,徘徊于斗牛③之间。白露横江,水光接天。纵一苇④之所如,凌万顷之茫然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⑤,而不知其所止;飘飘乎如遗世独立,羽化而登仙。 (有删节)
【注释】①既望:农历每月十六。②属(zhǔ):倾注,引申为劝酒。③斗牛:星座名,即斗宿(南斗)、牛宿。④一苇:比喻极小的船。⑤冯(píng)虚御风:乘风腾空而遨游。
1.语段中的“苏子”是               (人名),“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”这句话在我们学过的《         》一文中也出现过。
2.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。
(1)清风来               (2)而不知其所             
3.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“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”一句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地点
B.“徘徊”二字描绘出月光柔和,似对游人极为依恋且脉脉含情
C.“纵一苇之所如,凌万顷之茫然”写出渺小在旷大前的迷茫
D.在浩瀚的江水上,作者心胸开阔、舒畅,无拘无束溢于言表
4.选段中,作者借写“月”来抒发情怀。请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-个相同的例子,并作简要分析。

答案:
1.苏轼(或苏东坡);《核舟记》   2.(1)缓慢,慢慢,缓缓 (2)停止      3.C
4.示例一《岳阳楼记》“皓月千里,浮光跃金,静影沉璧”将明月比作“璧”,突出月下洞庭湖的沉静美丽,表现迁客骚人沉醉其中忘记一切的“览物之情”,引出下文作者关于“不以物喜,不以已悲”的议论。
示例二《山居秋暝》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”描写明月照松林的秋山晚景,突出其幽静之美,令人向往,含蓄地表达诗人归隐自然、怡然自适的心境。
示例三《水调歌头》“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……月有阴晴圆缺……千里共婵娟”诗人围绕中秋明月,通过对月的追问、赞美与向往,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,反映了他复杂又矛盾的心理以及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。
翻译:
壬戌年秋天,七月十六日,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。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。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,吟诵《明月》中“窈窕”这一章。不一会儿,明月从东山后升起,在斗宿与牛宿之间徘徊。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,水光连着天际。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,越过茫茫的江面。浩浩渺好像乘风腾空而遨游,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止;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,羽化成仙进入仙境。
74.韬光庵小记
[明]萧士玮
雨中上韬光①,雾树相引,风烟披薄,飞流木末,江悬海挂。稍倦,时踞石而坐,时倚竹而息。大都山之姿态,得树而妍;山之骨格,得石而苍;山之营卫②,得水而活;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。初至灵隐,求所谓“楼观沧海日,门对浙江潮”者,竟无所有;至韬光,了了在吾目中矣。白太傅碑可读,雨中泉可听,恨僧少可语耳。枕上沸波,终夜不息,视听幽独,喧极反寂。益信“声无哀乐”也。 (节选自《韬光庵小记》)
【注释】①韬光:指韬光庵。②营卫: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,这里指精气。
1.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。
(1)大都山之姿态,得树而               (2)僧少可语耳              
2.下列句中加点的“之”与“山之骨格,得石而苍”中“之”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( )
A.环而攻之而不胜 B.宋何罪之有
C.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.水陆草木之花
3.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。
稍倦,时踞石而坐,时倚竹而息。

4.请简要概括选文的内容主旨,并说说其写法上的突出特点。

答案:
1.(1)美丽 (2)遗憾    2.D
3.稍微疲倦时,可以蹲坐在石头上或靠着竹子休息。(大意对即可)
4.内容主旨:写作者雨中登韬光庵的情景,描绘了林、水、石等景物,突出了环境的清幽,流露出作者对美景的赞许之情和默然独守的性情。写法特点:以作者主观感受为线索,把写景、叙事、议论、抒情自然地交融在一起。
翻译:
雨中上韬光庵,树丛雾气缭绕,如同披着一层薄纱,雨水从树梢滴落,好像江海倾覆。稍感疲倦时,可以蹲坐在石头上,或可倚着竹子休息。山的姿态,大多因有了树而美丽;山的风骨,因为有了石头而苍劲;山的精气,因为有了水而生动;这些景象只有在去韬光庵的路上才能全都看到。刚到灵隐时,寻求所说的“楼观沧海日,门对浙江潮”,最终也未寻得;到韬光庵才真正清清楚楚地见到这种景观。庵中可以读白居易的碑文,可以听雨中的泉水声,只遗憾没有和尚可以交谈。睡在枕上,能听到终夜不息的波涛声,在幽深而人迹罕至的环境中,大自然的各种声音愈喧闹,愈发反衬出环境的幽静。更加确信声音本来不含有哀乐之情。
75.终南之山有棘满径
终南之山有棘满径,枝柔而刺密。触之者恒胶结不可解①,不受伤不已。人畏其刺,咸迂其途避之。一人义形于色,蹇裳而入②,欲节节而断之。孰知左断于指,而右曳于臂,下钩其裙,上牵其袖,惫已甚。君子曰:“斯人之疾恶是矣,疾之而不以其道。苟持斧,求其本而艾之③,何棘不去?”
【注释】①胶结:粘住。②蹇(qiān):撩起。③艾:同“刈”,割。
1.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。
(1)一人义于色 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(2)何棘不              
2.下列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( )
A.这人的疾病是非常严重的 B.这人对害人的东西很痛恨
C.这人痛恨害人的东西是对的 D.这人的病恶化到如此程度
3.斯人在断棘时“惫已甚”的主观原因是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(用文中的语言回答),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。
答案:
1.(1)表露,表现  (2)去除,除掉      2.C 
3.疾之而不以其道;要用正确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
翻译:
终南山上有一条布满荆棘的小路,(荆棘的)主千柔软但是刺很密,碰上它的人总是被粘住无法解脱,不受伤就不停止。人们害怕它的刺,都绕开那条路躲避它。一个人露出义愤的神色,撩起衣摆走入荆棘丛,想一节节地斩断它们。哪知左边手指掐断了它,右边的手臂却被拉住了,下边的衣裳被钩住了,上面的袖子也被挂住,那个人疲惫不堪。君子说:“这个人痛恨害人的东西是对的,但只是痛恨而未采用正确的应对方法。如果拿一把斧子找到它的根并割断它,什么荆棘不能去除?”

讲座预告

最新活动

热门课程

小小演说家培训

    您是否为孩子胆怯怯场而担忧?您是否为孩...

艺术生文化课本科冲刺班

    课程优势: (1)学员零起点;(2)紧扣考纲;...

三校生学业考同步班级

    三校生3月考班 三校生3月考全日制班 三校...

三校生学业水平考双休班

    2016级学业水平考,开设暑假班与秋季班,...

三校生3月考双休班

    本课程专为三校生开设,采用双休日上课...

三校生学业水平考平日班

    2016级学业水平考全日制,开设暑假班与秋...

三校生美术高考班

    根据三校生美术艺考要求,主要开展素描...
标签:文言文辅导    高考作文    中考作文    
相关资讯

更多校区查询

饮水思源,源自交大

思源教育(原上海交大思源进修学院,简称思源教育)成立于1996年,自建校以来,秉承校训,提供专业的高考高复、三校生高复、艺考生文化课等,学生遍及全市各区,至今已帮助六万多余名学子取得优异成绩,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级院校!20余年来思源已成为“中考教学研究中心”、“中学个性化学习教育基地”、“快速学习法”实验学校。

  • 二十年教育经验
  • 十余项教育大奖
  • 六万余名学员顺利毕业
思源logo尺寸220

总课程咨询热线:400-678-9493 服务时间:9:00-20:00,双休日照常

手机网站访问地址:http://m.kavscf.cn/m/ 地址: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988号汇银大厦北楼6楼619室 电话:400-678-9493
思源教育LOGO

咨询热线:400-678-9493

在线咨询

乘车路线

思源教育微信公众号二维码1

上海思源教育微信平台

思源教育微信公众号二维码2

上海思源教育三校生高复平台

Copyright ? siyuanedu.com 上海徐汇区思源教育培训中心  沪ICP备11008344号

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017号